前两天,全世界的网络都被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消息刷屏。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6点30分左右(大约是北京时间16日0:30),正在搭起脚手架进行维修工程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顶部塔楼突然发生大火,火势迅速蔓延。
看网络上流传的小视频,大火将整座建筑物的后半部分映得通红,滚滚浓烟冲向天空。而且,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围观人群发出阵阵惊呼……
巴黎圣母院发言人不无悲怅地说:“一切都在燃烧,木制框架上什么也留不下。”
早些时候法国消防部门已经公布了巴黎圣母院大火救援的最新进展,称火情已“全部得到有效控制,并已部分扑灭”。当地的救援工作仍在进行。
令人感到“万幸”的是,虽然大教堂的尖顶和屋顶都倒塌了,但主体结构得以保留,而且,重要文物“荆棘皇冠”和路易九世的一件长袍已被成功救出。网络上已经出现各种阴谋论式的猜测和论断。但是据外媒报道,关于火灾原因,有现场消防官员称,可能与教堂建筑翻修有关。根据初步调查,检察官认为火灾是意外发生的。但巴黎圣母院大火所带来的损失巨大,据有关专家估计,重建圣母院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法国总统为此在世界范围内呼吁募捐资金以支持巴黎圣母院的重建。
01.
巴黎圣母院,这座雄踞塞纳河畔辉煌雄伟的大教堂,始建于116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之一,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无价之宝。所以,这次巴黎圣母院意外失火,引起高度关注,世界各国媒体纷纷在报纸和网站的头版头条,刊登相关报道。而在自媒体上,诸如“突发!巴黎圣母院大火!800年古迹被焚毁,全人类最伤心的一天…”“全世界在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此类的悲情标题比比皆是。
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见证了法兰西的历史沧桑,也见证了西方基督教的兴衰沉浮,具有强烈的历史象征性。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诞生于欧洲中世纪鼎盛时期,是带有强烈的中世纪色彩。圣母院的法文原名是“Notre Dame”,意思是“我们的女士”,当然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意指耶稣的母亲、被古代教会尊为“圣母”的马利亚。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并不是在它位址上所建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古罗马帝国的提庇留大帝时代,那里可能曾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建造,可能受到罗马风气的影响,更是当时王权和教权通力合作的产物。中世纪欧洲还没有现今所谓的“政教分离”,教权和政权(主要表现为王权)之间有着紧密的连接,或互相利用或互相拉扯。
12世纪时,在法王路易七世统治期间,原有的教堂已经破损不堪,于是在1160年被选任为巴黎教区主教的莫里斯·德·苏利决定重新修建教堂。1163年,在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的主持下,巴黎圣母院正式破土动工。整座教堂直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之久。
02.
巴黎圣母院全长130米,宽47米,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教堂庄严肃穆且浑然一体,是一座典型的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里面的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收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令人叹为观止。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把这座古老的教堂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
自从被建开始,巴黎圣母院就逐渐成为法国基督教(天主教)的中心和象征,也见证了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
◆ 1239年,虔诚的法王圣路易将荆棘冠(即耶稣受难时所戴的)放在圣母院(这反映了当时的圣母崇拜特色);
◆ 1302年,飞利浦-勒柏尔在圣母院启开首次皇家国家召集大会。接着各式各样的仪式: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等;
◆ 1455年,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在此被平反昭雪,人们还在院内竖立贞德的雕像,从此后人尊称为"圣女贞德";
◆ 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亲的心愿修改祭坛,以荣耀圣母;
◆ 1804年12月2日,教宗庇护七世在此为拿破仑加冕称帝;
◆ 1945年,人们在此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
◆ 1944年8月26日,盟军在此举行巴黎解放纪念典礼;
◆ 1970年11月12日,法国在此为戴高乐总统举行盛大国葬;
◆ 1980年5月31日,教宗保罗二世在此举行非凡的祈祷晚会。
在1804年以前的若干事件里,我们可以看到法国教权和王权的“亲密接触”。毫无疑问,巴黎圣母院也是法国传统教权势力和王权荣耀的象征。
所以,特别值得一提的,巴黎圣母院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运动期间所遭受到的“虐待”,教堂里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处处可见被移位的雕刻品和被砍了头的塑像,唯一的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此时圣母院已是千疮百孔了。之后教堂更是被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成藏酒仓库,从其荣耀顶峰跌落到谷底。直到1804年拿破仑称帝时,为缓和社会矛盾,拉拢教会人士,才下令把巴黎圣母院重新恢复为宗教之用。
03.
这次意外突发的火灾大概是巴黎圣母院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所遭受的又一次巨大灾难,甚至是难以弥补的灾难。无论对法国来说还是对人类文明来说,都不啻为一次浩劫。
然而,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来看,笔者还有话要说。
在网络上有些基督徒把巴黎圣母院视为“圣殿”,甚至称为“第三圣殿”(历史上的第一、第二圣殿都已被焚毁)。这种称呼当然有夸大其词之处,就连巴黎圣母院的设计者建造者都不敢这样定位。但考察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其诞生背景是王权和教权结合的中世纪时代,建造这座金碧辉煌的雄伟教堂,当初要体现的是教权的荣耀和王权的威严,那时的基督教会是国家式教会,享受诸多特权。如果没有两者的“联姻”,又怎能动用那么多资源来修建如此气势恢宏的超级大教堂呢?
我们尊敬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也要看到圣经的教训:
“耶和华如此说:‘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你们要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吗?’耶和华说:‘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原文是贫穷)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 (赛66:1-2)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 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17:24-25)
第一处经文是先知以赛亚向以色列人说的。作为“选民”的以色列人一直有个误区,以为上帝也像异教的神明需要一个金碧辉煌的“神庙”,“神庙”越修得辉煌高大,上帝越有“荣耀”。但先知断然否定了以色列人的这种观点。
第二处经文是使徒保罗向异教徒雅典人说的,一语道出了真神和假神的区别。
耶稣基督在地上时有一次面对一位撒玛利亚妇女也谈到这个问题,当时以色列人和撒玛利亚人争夺宗教的“正统权”,正如那位妇人所说:“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约翰福音 4:20)然而,耶稣却指出:“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翰福音 4:21-23)
虽然耶稣是犹太人,但他也否定了耶路撒冷的“神圣性”,所以今天的基督徒不需要去耶路撒冷“朝圣”。因为耶路撒冷(或别的所谓“圣地”或超凡的宗教建筑物)不能代表以马内利,耶稣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以“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超越了一切地理的宗教的藩篱。
回到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尽管巴黎圣母院一直被视为法国基督教乃至整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历史名片,发生这样的火灾确实令人心痛,对法国来说也是一场灾难。
但是,在欧洲面临世俗化和绿化的隐忧里,如何化灾难为祝福,还是要回到耶稣的教导再思基督信仰的真谛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